金融学术前沿:中国进出口变化特点及其原因解读
2022年11月8日晚,第155期“金融学术前沿”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举行。本次时事报告主题是“中国进出口变化特点及其原因解读”,由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组织举办,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主持,报告人为孙教授研究团队成员刘登橙。本文根据报告内容、公开材料以及现场讨论,从热点回顾、热点分析、专家解读和深入讨论等几方面展开。
正文
一、
热点介绍
2022年10月24日,海关公布我国外贸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9.9%。其中出口17.67万亿元,增长13.8%;进口13.44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4.23万亿元,扩大53.7%。9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8.3%。其中,出口2.19万亿元,增长10.7%;进口1.62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5735.7亿元,扩大29.9%。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十年,据海关统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从2001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2.2%。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海关统计是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官方统计,通过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可以见证20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二、
热点解读
(一)中国外贸呈现五大特点
1
特点一:规模稳定增长,份额大幅提升
规模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01年的4.22万亿元起步,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分别突破了10万亿、20万亿和30万亿三个台阶,至2021年接近40万亿元关口,20年间增长了8.3倍。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长至39.1万亿元,增量高达14.7万亿,接近2009年全年的进出口规模,这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发展环境,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出台稳外贸系列政策,推动外贸稳大盘、扩优势、增活力。
图一:货物进出口年度统计
来源:商务部
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方面,我国由2001年的4%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13.50%,其中2013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外贸易规模稳定增长,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2013年至2021年,我国累计货物贸易进出口262.3万亿元,年均增长5.4%,一般贸易方式累计进出口149.8万亿元,占同期累计货物进出口总值的57.1%。2014年以来,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2013年以来,我国累计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9.3%;非金融领域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万亿美元,2021年利用外资金额比2012年增长55.3%,年均增长5%;对外投资流量稳居全球前列,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达1.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2%。过去十年,我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数由10个增加到19个,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17%提升至2021年的35%。
2
特点二:外贸经营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民营企业进出口更加活跃
2021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了56.7万家,比2001年增加了5.3倍。二十年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占整体的比重由2001年的6.1%显著提升至2019年的42.7%,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21年这一比重提升至48.6%。与此同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也进一步增加,2021年为8.2万家,比2001年增加了2.1万家,企业平均年进出口规模达到了1.7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3.8倍。
2021年1-12月中国货物出口额按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出口总额占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占34%;其他企业出口总额占2%;私营企业出口总额占56%。而货物进口额按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货物进口额占24%;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口额占38%;其他企业货物进口额占2%;私营企业货物进口额占36%。
3
特点三:贸易伙伴多元发展,东盟为最大贸易伙伴
二十年来,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贸易关系地位稳固,上述贸易伙伴2021年合计占我国外贸的38.3%。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与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占比由2001年的16%提升至2021年的30.7%。其中,2020年东盟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继续以14.5%的占比保持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深化畅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贸易均衡共赢发展。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贸易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5.2%、9%、8%和7.1%。东盟继续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12%。
图二:中国大陆与其他主要国家及地区当月出口同比增速
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三: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国别比重
4
特点四: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外贸新业态日新月异
第一方面,扩大进口不断发力,高新技术、资源类产品进口稳步增长。二十年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口年均增长11.8%,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2.1%,我国更加开放的市场让世界更多分享了我国经济增长、消费繁荣带来的红利。二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稳步上升,年均增长14%,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资源类产品进口有序扩大,金属矿砂、原油、煤、天然气等资源类产品进口年均增长18%,为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补充。
第二方面,机电产品出口、进口均保持良好增势。二十年来,我国出口年均增长12.5%,其中机电产品成为了最主要的出口产品,2021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83万亿元,增长20.4%,占出口总值的5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2.9%、9.3%、104.6%。同期,进口机电产品7.37万亿元,增长12.2%,占进口总值的42.4%,其中集成电路进口增长15.4%。汽车、手机出口呈现较高韧性,高端制造业将对出口形成支撑。2022年前三季度汽车(包括底盘)出口数量累计同比增长 51.6%,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 64.6%,量价齐升,在海外经济衰退背景下体现了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手机出口数量累计同比下降 9.9%,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6.7%,量跌价升,出口手机向高端化迈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健增长,1-9月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4.3%。
第三方面,外贸发展新动能不断激发,外贸新业态日新月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4.3%、26.4%和57.7%,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新兴贸易业态方面,我国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8万亿元,增长15%;市场采购出口增长32.1%。
5
特点五:长期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
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顺差3.71亿元,较2019年增长0.79亿元;2021中国货物进出口顺差4.37亿元,较2020年增长0.66亿元。我国长期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当大多数传统制造业强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时候,中国贸易顺差大大提高。
图四:2015-202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顺差及增长
(二)进出口表现的国际对比
总的来看,大多数传统制造业强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时候,中国贸易顺差则大大提高。2022年1-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5,147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10.3%。其中出口14,026亿美元,增长13.5%;进口11,121亿美元,增长6.6%;贸易顺差2,905亿美元,增长50.8%。与此同时,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竟然几乎全都在贸易逆差:德国贸易逆差10亿欧元,法国贸易逆差130亿欧元,英国贸易逆差155亿美元,日本贸易逆差178亿美元,韩国贸易逆差17.1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855亿美元,印度贸易逆差242亿美元......
1
德国:近三十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作为世界出口大国的德国三十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并不意外。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德国常年保持每月190亿至21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但自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便出现了失控的趋势。2021年7月,德国的月度贸易顺差仍能保持在171亿欧元,之后便一路下滑至今年3月的19亿欧元和4月的31亿欧元,距离出现贸易逆差仅有一线之隔。
贸易逆差的出现主要归因于德国进口额的快速增长。新冠疫情之前,德国的月度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稳定地保持在1120亿欧元和920亿欧元上下。虽然德国的出口额自去年4月起就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峰值且近一年保持同比超过10%的连续增长,但是以能源类产品为主的进口额增幅在过去六个月之内连续保持在出口增幅的两倍以上,并最终导致德国的进口额于今年第二季度赶上出口额。
图五:德国近五年外贸表现
说明:蓝线为德国各月度出口额,红色为进口额,柱状图为各月贸易收支平衡
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2
美国: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后疫情时代快速恢复。美东时间7月7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国际贸易数据显示,5月美国进出口额分别为3414亿美元和2559亿美元,当月贸易赤字小幅回落至855亿美元。2022年前5个月美国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4%,但进口总额24%的同比增幅使得美国的贸易赤字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8.4%(1265亿美元),逆差总额高达4613亿美元。美国商务部的历史数据显示,美国的月度贸易逆差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持续快速攀升,并从2019年初的近400亿美元攀升至今年3月的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图六:近两年美国贸易逆差情况
说明:蓝线为美国各月度贸易逆差额
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3
法国:贸易逆差刷新历史记录
法国海关7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5月贸易逆差再创纪录达到130亿欧元。法国3月和4月法国月度贸易逆差分别为128亿和127亿欧元。仅以5月进出口数据为例,法国当月出口额与上月持平,达476亿欧元,但进口额仍然持续增长至607亿欧元。过去十二个月内,法国的贸易逆差已经累计高达1139亿欧元,同样刷新历史纪录。法国贸易部的数据显示,法国2021年全年的贸易逆差达847亿欧元,已经为历史之最,其中仅能源进口一项就贡献了431亿欧元,去年12月法国110亿欧元的月度贸易逆差就因与1970年全球石油危机的月度纪录齐平而给马克龙彼时的竞选活动蒙上阴影。
图七:法国近两年贸易逆差
来源: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
4
英国:贸易逆差同样达到近年新高
饱受通胀、脱欧贸易冲突等风波冲击的英国情况亦与法国类似。英国国家统计局早先的数据表明,1月至4月英国不含贵金属交易的贸易逆差达到206亿英镑,同样为近年来新高。
图八:英国每季度贸易收支
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
5
日本:贸易逆差成为常态
日本财务省早先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5月贸易赤字达到2.38万亿日元。与极度依赖能源进口的德国与法国类似,日本5月虽然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5.8%,但是能源涨价导致进口额同比暴涨48.9%。今年5月也是日本连续第10个月录得贸易逆差。与传统印象中的出口大国不同,日本自2008年之后经常出现月度贸易逆差。例如2014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之际,日本全年所有月份均陷入贸易逆差,2014年1月2.795万亿日元的贸易赤字纪录保持至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14年时间之内,日本仅有5年维持贸易顺差,剩余9年之中的2012、2013、2014、2021年的贸易逆差均在5万亿日元以上。日本今年前5个月的累计贸易逆差已经高达6.51万亿日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5.375万亿日元的逆差额。
(三)中国同其他主要经济体外贸表现分野的原因解析
1
其他主要经济体为何纷纷陷入逆差泥潭?
首先,俄乌冲突下全球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推高全球通胀,大宗商品与能源价格暴涨造成的国际贸易冲击。其次,过于强势的美元以及相对弱势的其他货币加剧了除美国之外的各大工业国以本币计算的进口额激增。美国这几年超发美元引发的全球通胀,导致石油价格率先暴涨,然后开始向铁矿石、煤炭等更多大宗商品领域蔓延。最后,供应链危机也是造成以德国为代表的出口大国陷入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出现贸易逆差的国家基本是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而且基本都是配合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国家,这就导致他们进口能源价格比别国高,所以贸易逆差不奇怪,这也是我国能贸易顺差的原因,我国又有高端商品出口,又能买到相对廉价的能源,关键还有产业优势。
2
我国为何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顺差大国?
第一点,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国外局势混乱,工厂被迫停工停产,但我国由于防控措施严谨,局势一直较为稳定,即便是有个别城市出现疫情反弹,我国仅仅是用了较短的时间就将情况控制下来。因此,中国国内各行业早已复工复产,能够给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出口对方想要的商品,别国因为自身无法生产,只好加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规模。
第二点,经历全球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冲击后,中国制造业在劳工、能源、房租等方面的累积成本优势更为突出。中国商品性价比高,且中国制造早已闻名世界,是多国进口主要合作方。
更重要的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地区备受打击。在美国的煽动下,欧洲各国加入到制裁俄罗斯队伍中,还抵制俄能源,结果引火烧身,令国内能源价格飙升。但我国不同,我国和俄罗斯关系稳定,即便该国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对我国的能源供应一直是正常的,因此上游成本相对稳定。
展望未来,欧美高通胀、高利率对需求的抑制会造成我国出口的压力,但我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韧性。一方面是我国出口结构逐步优化,汽车、手机、高技术产品表现强劲,且国内完备产业链能够保障商品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从贸易伙伴来看,东盟经济增长预期强于欧美,对东盟出口或将维持较高水平。总之,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反复,内需不振,但由于我国经济政策调控得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效突出,贸易顺差或将进一步扩大,能够积极地为稳定宏观经济作出贡献。
三、
专家观点
关于中国近期进出口表现的话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去年出口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今年6月份中国出口增速仍然保持高位运行,主要原因是控制住疫情以及稳外贸政策集中发力,外贸港口物流进一步打通,前期疫情影响积压的出口订单集中释放。据海关统计,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6月份进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成。而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指出疫情蔓延形势下,中国进出口贸易表现强劲,再次证明中国经济是带动世界经济前进的强大动力,凸显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评论
从可持续视角来看,根本措施在于持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当前汽车和手机产业的良好表现是个利好信号。
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政策,如自贸区建设和进博会等平台,充分搞活外循环,加强同东盟等新型贸易伙伴的国际产业合作,同时打通人民币国际化循环,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应用场景。
往期回顾